11月30日至12月2日,中国工程院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深召开。会议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办,深圳大学、广东院士联合会、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等单位共同承办。此次大会是一次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大的行业盛会,45位中国两院院士以及1000余位来自全国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助力我国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以及未知科学奥秘的超前探索。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致辞(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王振海宣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作会议筹备情况介绍,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邝兵,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分别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叶嘉安、于起峰、王成善、毛军发、杨孟飞、倪四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周守为、谢和平、苏义脑、欧进萍、彭苏萍、袁亮、郭仁忠、杜彦良、聂建国、李阳、赵文智、张偲、丁烈云、顾大钊、武强、李根生、康红普、王双明、陈湘生、岳清瑞、李华军、孙金声、林君、李宁、杨春和、冯夏庭、郭旭升、谢玉洪、葛世荣、孙友宏、孙焕泉、唐洪武、赵跃民、杜时贵、吴爱祥、潘一山、邢锋等两院院士,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1000多人出席大会。
加大“三深”领域科技创新推进国家科技战略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王振海宣读了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的致辞。致辞指出,深地、深海、深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当前,面向“三深”前沿战略领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为推进国家科技战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也为我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程院在“三深”领域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国家在“三深”战略领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实力。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邝兵在致辞中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国家发展要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近年来,深圳在深地深海深空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将“深地深海”“低空与空天”作为“20+8”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建立了近70个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集聚了一批拥有深地深海领域核心技术的龙头骨干企业,规划建设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平台,深地深海技术研发正加快推选,产业链上下游正加速形成。他希望各位专家、企业家为深圳的深地深海、空天经济发展多提宝贵建议,与深圳开展各领域的创新合作,为“双区”建设贡献力量。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在致辞中表示,深地、深海、深空所蕴含的物质资源犹如一座座亟待发掘的宝藏,承载着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腾飞的重大使命。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我国乃至全球在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搭建了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的顶尖人才将共同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交流前沿的学术思想,探讨关键的技术难题,为推动这一宏大领域的进步注入强大动力。深圳大学始终扎根于深圳这片创新的热土,秉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使命担当,在多个学科领域积极探索、砥砺前行。作为大会主办方,深圳大学期待能够汇聚各方智慧,共同为人类探索和利用深地深海深空珍贵资源贡献力量。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在煤炭开采、利用和转化方面已经形成一大批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成果,一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未来,深地资源开发将向更深、更难、更复杂的方向发展,需要拓宽视野,加强煤炭与深海、深空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发布可实现地球“活体取样”
会上,国家重大科研仪器“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与保真测试分析系统”成果发布。该成果为深地、深海原位保真取芯和原位保真测试分析提供了全新理论、技术和手段,标志着我国在深地、深海资源开发中的岩石力学理论、技术及科研仪器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深地、深海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前沿高地。深地、深海岩石原位物理力学参数保真取芯与保真测试是实现深地深海资源获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世界空白。针对此问题,谢和平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深部岩石原位“五保”(保压、保温、保质、保湿、保光)取芯与保真测试分析颠覆性原理与技术,并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立项。历经5年多攻关,谢和平院士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套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与保真测试分析系统,填补了深部原位岩芯本真参数原位获取(相当于取地球“活体”样本)、不同深度原位环境物理力学参数模拟测试与率定、深部原位环境重构与保真移位对接等多项技术空白,并于2024年8月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院士专家组的现场验收,评价结果为全优。该成果将为我国引领国际相关领域研究,攀登深地、深海科学研究的新高峰发挥关键性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院士专家云集探讨新理论新技术勾画国家“三深”发展战略蓝图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涵盖了5个大会主旨报告、3个领域论坛以及3个圆桌对话。王成善、周守为、杨孟飞、李华军、孙金声等5位两院院士作主旨报告;李根生院士、康红普院士、孙友宏院士、李夕兵教授、夏开文教授、张吉雄教授、李全生教授等7位专家学者作深地领域特邀报告;欧进萍院士、张偲院士、林间教授、宋永臣教授、宋考平教授、李中教授等6位专家学者作深海领域特邀报告;丁烈云院士、刘建忠研究员、丁希仑教授、赖小明研究员、蒋明镜教授、张天柱教授等6位专家学者作深空领域特邀报告,深入探讨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战略。
在深地、深海和深空领域圆桌对话环节,与会院士与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共同探讨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方面的关键基础理论和技术,并凝练了相应的前沿观点与战略咨询选题建议。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国家科技战略发展贡献工勘力量
作为本次大会的协办单位,工勘集团董事长林强有,工勘岩土集团董事长雷斌、总经理李红波、常务副总经理马君伟、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王贤能、副总经理李新元,地环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付文光,以及各专业技术总工等10余人到现场参会。集团及各分(子)公司全体技术人员收看了大会直播,共同学习大会先进经验和前沿技术。
30年多来,工勘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聚焦智慧城市、透明城市、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组织和协办全国性及地区性的行业学术交流大会,参与编撰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著作等,致力于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工勘集团在近50家行业协会担任职务,对中国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岩土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具有积极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工勘集团聚焦海洋强国、平安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布局海上勘察、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科技防灾减灾等业务领域和科研创新,参与了阳江青洲五、七海上风电场等大型深远海勘察项目,以及深圳罗湖区地质灾害和危险建筑边坡自动化监测、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珠峰一号营地“第三极”空天地一体化野外监测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为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重点领域建设贡献了工勘力量。
未来,工勘集团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行业和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助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行业的科技进步贡献更多工勘力量。
2024年精准一码(简称工勘集团)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912团,30多年来发展成为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安全运营、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全过程咨询于一体的智慧..